新聞中心
給港口起重機裝上智慧之眼
以色列海法新港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的重要標志性項目,建成后將成為以色列最大的集裝箱碼頭。在這一重要港口的自動化項目中,閃耀著廈門元素——火炬高新區企業博大視野(廈門)科技有限公司為項目的8臺自動化岸橋設計了港機智能輔助駕駛系統。截至今年10月中旬,岸橋等設備已全部完成發運,待設備調試、交付后將助力碼頭自動化建設。
博大視野總經理吳南海將上述系統喻作“堅固而智慧的眼睛”,“不但硬件能夠滿足港口惡劣環境要求,而且更集視覺AI算法、遠程駕駛技術、設備管理于一身,使港口起重作業更安全、更智能、更高效。”據悉,該系統基于“戶外重工業攝像頭+ADAS”理念打造,在業內尚屬首創。這一人工智能項目也引發投資人關注,入選“2020廈門火炬創業成長營”。
從安全角度切入智慧港口領域
創業初期,吳南海選擇的賽道是起重機安全市場:創業前,吳南海在歐洲起重機巨頭荷蘭Huisman工作,公司完善的安全管理機制對他觸動很大。“我們希望引進歐洲企業的安全理念,從起重機安全作業切入創業,以減少生產作業的事故。”
此后,吳南海業務領域相對廣泛,起重機、塔吊、叉車、卡車各種業務均有涉及。2018年,人工智能浪潮席卷,吳南海決定抓住智慧港口發展機遇,對公司業務做減法,全身心投入到智慧港口細分領域的“垂釣”中。“智慧港口大有可為。”
為解決港口流機(堆高機/正面吊)安全問題,吳南海團隊通過深入調研后注意到:傳統的流機為確保安全多采用雷達探測,但其結果并不精確——物體在車輛周圍出現系統都會報警,提示聲過頻容易使司機麻木,反而無法實現安全駕駛。
針對港口流機這一“痛點”,博大視野研發人員打造了流機智能輔助駕駛系統。系統前端采用國際領先品牌的攝像頭,后端則集成了公司自主研發的人形識別算法技術,使流機作業不但實現了360°環形監測,更能對人形精準識別預警。
博大視野的流機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很快打開市場,目前上海港集團、新加坡港務局等都已應用這一系統。
量身打造智能輔助駕駛系統
初嘗碩果后,博大視野乘勢而上,歷時半年為港口重型起重設備量身打造智能輔助駕駛系統。該系統好比給岸橋等起重設備裝上靈活的“眼睛”,能低延時、高穩定地“看到”岸橋周邊的運行狀況,協助司機完成精準抓箱,并具有人員接近預警、集卡定位等功能,提升港口作業效率。
吳南海為系統取名“BroADAS”。相較傳統的輔助駕駛系統,ADAS具有用于采集和分析車輛周邊環境信息的傳感器,并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復雜的信號處理,進而支持相應的駕駛任務。據吳南海介紹,BroADAS系統是目前港口行業唯一以ADAS理念來打造的智慧港口遠程監控系統,未來很多與視覺有關的系統都可以集成到BroADAS系統。
吳南海的設想是打造“會思考的眼睛”。“我們的‘眼睛’已可以實現自主‘識別人’、‘追蹤’物體和向左向右看,我們正在做進一步研究,讓‘眼睛’會思考,甚至會自己找到集裝箱的鎖孔。”吳南海表示:如果實現這一功能,全球8億個標準集裝箱的32億次起吊過程,可以節約320億秒,不但能提高效率,也降低了燃油尾氣排放。